聯系電話:17737192765
聯系人:王經理"/>
|
新聞詳情
白蠟蚧的綜合防治技術 二維碼
發表時間:2017-10-07 19:31來源:園林與植保 苗班長公益講堂 白蠟蚧,學名Ericerus pela Chavannes,屬同翅目蠟蚧科,別名白蠟蟲。分布較廣,自東北至華南等地均有發生,在產蠟區是一種重要產蠟資源昆蟲,但在非產蠟區,又是一種害蟲。主要危害木樨科女貞屬和白蠟屬的金葉女貞、女貞、小蠟樹、大葉白蠟樹、小葉白蠟樹、水蠟樹等多種植物,特別是近幾年對園林綠化應用較為廣泛的金葉女貞造成危害,現就其為害特點、形態特征、發生規律和防治方法加以介紹,供同行們參考。 一、為害特點 以成蟲和若蟲群集于寄主枝條上吸食汁液,影響植物生長。白蠟蚧布滿枝條,特別是雄蟲分泌的白色蠟質將枝條包圍起來,妨礙樹木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。危害輕者常造成樹勢衰弱,生長緩慢,重者可造成枯枝甚至整株死亡。其傳播速度較快,分泌物易誘發煤污病。 二、形態特征 雌成蟲受精前背面隆起,蚌殼狀,受精后擴大成半球形,長約10毫米,高7毫米左右。背部有露水糖珠。蟲體背面淺黃褐色,散生大小不等的淡黑色斑點,腹面土黃色,蟲體背面以下密生黃白色短絨毛。黃褐色、淺紅至紅褐色,散生淺黑色斑點,腹部黃綠色。 雄成蟲體長為2毫米左右,翅展5毫米,觸角絲狀,10節,黃褐色,前翅近于透明,后翅為平衡棍,腹末性刺褐色,尾部有2根白色蠟絲。 卵:長卵圓形,長0.4毫米。雌卵紅褐色,雄卵淺黃色。 若蟲:雌、雄若蟲均為2齡。2齡雌若蟲卵形,體長1毫米,淺黃褐色,背部微隆起,中脊灰白色,臀裂灰褐色,腹末蠟絲白色和體長相等。2齡雄若蟲體寬卵圓形,長0.75毫米,淺黃褐色,體背具有縱脊隆起,黃褐色,觸角7節。 蛹:僅雄蟲有蛹,體長2.4毫米。眼點暗紫色,前足及腹部褐色,余均為淺褐色帶灰,翅芽達第五腹節。 三、發生規律 在華北地區一年發生1代,以受精雌成蟲在枝條上越冬。翌年春天,植物返青萌動時,越冬雌成蟲開始刺吸危害,蟲體急劇增大,并分泌蜜露,蜜露開始先緊附蟲體臀裂處,后積成珠狀,牽絲、垂滴落地。4~5月產卵,卵產于雌蟲腹下的卵囊內,6~7月若蟲孵化,7~10天后爬出母介殼,初孵若蟲大多數個體爬至葉片上,以口刺入寄生植物組織內刺吸汁液。若蟲蛻一次皮后,則離開葉片、爬至1~3年生枝條上,雌蟲不在移動固定生活。固定后不久,開始分泌蠟質物,由于雄若蟲多群集密度大,分泌大量白色蠟質物,厚厚的覆蓋蟲體和枝條上,常造成整個枝條呈白色奶油棒狀或棉花糖棒狀,其分泌的白色蠟質物,藥材名“白蠟”。10月上、中旬雄若蟲羽化為成蟲飛出,與雌成蟲交配后死亡,雌成蟲半球形,常分散單個生活,雌成蟲受精后繼續危害,11月越冬進入休眠期。 四、防治方法 1、加強植物檢疫,白蠟蚧在枝條上固定生活,可以隨苗木傳播至它處,所以在引進苗木時,應加強檢疫,確保引進的苗木上不帶有蚧蟲。 2、早春噴施3~5波美度的石硫合劑進行防治。 3、在植物配置方面,要增加植物的品種,盡量避免大面積的單一種植,提高植物自身抗蟲能力。 4、經常檢查,由于白蠟蚧易傳播,如發現有白蠟蚧危害,立即剪除蟲枝燒毀。結合冬季修剪,去除枯死枝及蟲口密集的枝條,可有防治效果。合理修剪、整枝,蚧蟲常聚集中植株各枝條上,可利用冬季對植株進行修剪、整枝,以改變蚧蟲的棲息條件,從而減輕蚧蟲的為害,剪下的有蟲枝條,應集中燒毀。 5、白蠟蚧越冬受精雌蟲已膨大成球形,極易識別。這個時期,對被蟲為害的枝條進行檢查,發現蟲體后,用竹片或木棍等工具將其刮除或摘除,并集中銷毀。因為這個時期,受精雌蟲多數已產卵,在離開枝條后也能存活。 6、藥劑防治,若蟲孵化盛期,在未形成蠟質或剛開始形成蠟質層時,向枝葉噴施狂殺蚧1000倍液,或5%啶蟲脒乳油2000~2500倍,或25%高滲苯氧威可濕性粉劑800~1000倍液等,每隔7~10天噴灑一次,連續噴灑2~3次可有效防治。 噴藥的關鍵在于抓住若蟲期(小葉女貞花期與若蟲期相吻合),如若蟲固定形成蠟殼,可噴施40%速撲殺乳油1500~2000倍液,可取得良好的效果。 7、根施3%呋喃丹顆粒劑,在危害嚴重的區塊,挖深20厘米的溝施入,然后澆足透水,用量每1平方米施50克左右;或者使用地害平顆粒撒施苗木根部。 8、注意保護和利用天敵,如花翅跳小蜂,食蚧蚜小蜂、紅點唇瓢蟲、黑緣紅瓢蟲、捕食螨等。 |